健康資訊

(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/綜合報導)一位56歲罹患乳癌的李媽媽,在第一次化療後即產生手足症候群症狀,經歷三次化療後,手足紅腫水泡的情況讓她更加痛苦,中醫師以內服外用雙管齊下的方式治療,兩週後手腳紅腫疼痛的程度減輕、脫皮癒合速度加快,手足症候群的狀況明顯降低。爾後,化療療程也配合中醫治療,患者雖手腳仍有部分脫皮、粗糙,但是疼痛的狀況減輕許多,生活品質得到改善。 化療或標靶藥 易導致身體發炎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後常見的副作用,除噁心嘔吐、四肢麻木外,部分患者手及腳趾皮膚可能出現:紅腫脹痛、皮膚脫皮裂開、刺痛或發燙、手腳趾出現小水泡、或者皮膚出現硬皮、劇烈疼痛感的現象,這被稱為手足症候群(hand-foot syndrome)。這是因化療藥或標靶藥如:服樂癌(Fluorouracil)、截瘤達(Capecitabine)、小紅莓(Doxorubicin)、賽德薩(Cytarabine)、紓癌特(Sunitinib)、蕾莎瓦(Sorafenib)等產生的毒性反應,導致身體產生發炎現象,通常在化療後2~3週出現。不論是否經過藥物治療,多數會在停止化療1~2週後消失,但如再次化療,症狀仍會出現,患者常感到十分疼痛不適,甚至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 中藥以清熱解毒之藥 緩解化療後不適 手足症候群被中醫歸類為「藥毒」,是因為化療或標靶藥的藥毒侵犯人體,火熱上行,外傷於皮膚,內傷及臟腑,再加上化療藥物損傷脾胃,血熱也導致四肢皮膚紅疹水泡、糜爛腫脹。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、益氣養陰為主,可使用金銀花、連翹、龍膽草、沙參、石斛、玄參,要依症狀不同用藥,還可以針對四肢僵硬疼痛加入路路通、雞血藤等通經活絡的中藥。 有手足症候群的患者 可多食用黑木耳、蓮藕、蘆筍、水梨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祐睿醫師指出,若患者化療期間,使用藥物過多或擔心中西藥物交互作用,也可取上述中藥各15g,煮沸後放冷外用,注意水溫需低於25度以下,每次浸洗20分鐘,早晚一次,浸洗完再塗上護膚藥膏。此外,手足症候群的患者平常可食用有養血潤燥功能的食物,例如:黑木耳、蓮藕、蘆筍、水梨等,避免食用燒烤辛辣刺激性食物。 中醫緩解化療副作用 降低不適 中醫對癌症治療,主要有增加化療藥的敏感度、提高免疫力及生活品質、調整體質、減少放化療副作用、增加存活率等幾個面向,因此,近年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的患者越來越多,以乳癌、大腸癌、肝癌、肺癌的患者居多,根據郭醫師臨床觀察,患者副作用改善比例超過7成,但一定要越早就診,療效會越好,癌症不是絕症,配合中醫診治,可提高免疫力、降低不適。 新聞來源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化療產生副作用-可依賴中藥緩解不適-100000815.html

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,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,讓民眾好擔心,中醫師表示,其實防癌很簡單,首先就是要吃得健康,早睡早起,另外,長保樂觀好心情也很重要,不要讓負面情緒積在心裡,造成肝氣鬱結,氣血不順,影響健康。 熬夜追劇,就是捨不得睡,肚子餓了來點炸雞漢堡墊墊胃,生活作息不正常,含糖飲料不離身,若是養成這些習慣,要小心,癌症悄悄找上門。衛福部107年統計資料顯示,癌症位居十大死因榜首,讓民眾聞風喪膽,但別擔心,想遠離癌症,有撇步。防癌大作戰,就從生活習慣開始,除了多吃全穀物、蔬菜水果,少吃速食、少喝酒,含糖飲料也是大忌,甚至加工食品,像是香腸火腿,都容易含有治癌物,全都得說不!另外,早睡早起,更是防癌的不二法門。中醫講求陰陽調和,有正確作息,才能穩定內分泌系統,肝臟也能好好排毒,另外,您知道嗎?其實笑口常開,也能防癌。時常微笑,保持好心情,怨氣別積在心裡,有時間就出門走走動一動,別宅在家裡,每個生活小習慣,都能成為防癌大功臣。 新聞來源:https://www.ttv.com.tw/news/view/10808250004600N/6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