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時鐘再快轉! 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
國內罹癌人數再攀新高!衛福部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,2015年有10萬5156人新發罹癌,繼2014首度突破10萬人後再創新高,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,較2014年減少6秒,也刷新「癌症時鐘」最快紀錄。新發罹癌人數仍以大腸癌最多,已連續10年蟬聯冠軍,男女十大癌症排名略有變化,男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超越膀胱癌,女性皮膚癌超越子宮頸癌。衛福部指出,人口老化及飲食西化、肥胖等問題,將使每年新發癌症人數還會持續上升。 衛福部國健署今年5月才公布2014年癌症登記報告,今公布2015年報告,原預定明年4月中旬才公布,這次提早近5個月,主因以往癌症登記報告公布時,已是3年前數字,恐已與現況有落差,因此國健署今年加快腳步。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說,2015年新增癌症人數10萬5156人,較前一年增加2009人,為史上新高。十大癌症新增人數排名,與前一年相同,依序為大腸癌、肺癌、乳癌、肝癌、口腔癌(含口咽與下咽)、攝護腺癌、胃癌、皮膚癌、甲狀腺癌、食道癌。 吳建遠分析,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,2015年每10萬人中有302人罹癌,較2014年每10萬人減少1.8人,其中大腸癌新發人數雖已連10年蟬聯首位,但新發人數首度下降,較前一年15764人減少185人,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,也已較前一年每10萬人減少1.7人,為新發人數及發生率下降最多的癌症,顯示大腸癌篩檢效果已逐漸產生。 另外,男女癌症排名略有不同。吳建遠說,男性十大癌症以大腸癌居首,但2014年排名第九的膀胱癌,被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擠下,位居第10;女性仍以乳癌為首位,但排名第9的皮膚癌超越第8的子宮頸癌,名次互換。 吳建遠指出,整體來看,國內男人比女人容易罹癌,癌症發生率是女人的1.2倍,這與吸菸、飲酒、嚼檳榔人口較多有關,尤其口腔癌與食道癌各為女性的11.6倍、15.8倍。 吳建遠說,分析10大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,肝癌、胃癌及皮膚癌已連續6年呈現下降趨勢,大腸癌、口腔癌、攝護腺癌及食道癌近年來則呈現上下波動,乳癌、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仍有增加情形。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說,分析國人50到74歲經大腸癌篩檢揪出病變,高達9成3屬早期癌症,5年存活率超過7成,但如非透過篩檢發現病變,病情早期者只有2成4左右,經本土最新資料分析,大腸癌篩檢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4成4,提醒民眾應定期做糞便篩檢。(沈能元/台北報導) https://tw.news.appledaily.com/life/realtime/20171228/1267674/
癌症找名醫? 這3點要記住【聰明看病】
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,2015年新增的癌症病患高達10萬5156人,人數再創新高,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,也刷新「癌症時鐘」最快紀錄,比起2014年,國人罹患癌症的速度更快上6秒。依據新增人數排名,十大癌症分別為大腸癌、肺癌、乳癌、肝癌、口腔癌、攝護腺癌、胃癌、皮膚癌、甲狀腺癌、食道癌。 想要遠離癌症的死亡風險,其實牽涉的層面、關鍵相當多,只要掌握以下3原則,就能聰明抗癌。 第一,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對於確診癌症的患者來說,一開始心情大多相當震驚,甚至無法接受而選擇逃避,以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的乳癌為例,許多患者甚至會拒絕治療,直到患部潰爛才願意就醫,其實治療癌症最關鍵的就是與時間賽跑,例如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的大腸癌,若能及早治療,存活率還是相當高。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林英欽醫師表示,若已確診罹患癌症,最重要的是把握治療黃金時間,趕緊先接受治療,就算想要尋求更好的治療,也建議同時一併進行,不要耽誤治療時間,也不要孤注一擲,確定轉診或轉院時,再把相關病例、治療紀錄一併轉過去,才不會延誤治療時機。 第二,尋求第二意見 十大癌症中最具致命性的莫過於肺癌,已經連續10年蟬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首,但在確診之前如何診斷,就相當重要。舉例來說,有吸菸習慣者若要進行胸部X光檢查,大多會發現肺部充滿許多陰影,但只要出現陰影就要進行切片檢查嗎?倒也未必。 就曾有一位肺癌權威醫師私下透露,有經驗的醫師可以分辨肺部陰影的差異,明顯像似腫瘤的陰影才需要進一步切片檢查,患者不必冤枉挨刀。另外,癌症治療已經逐漸趨向個人化治療,乳癌、肺癌藥物都多達數十多種,可以先基因檢測區分癌症類型,甚至進行免疫藥物治療,尋求長期、有效的治癒機會。如果以上治療方式都不可行,也可以尋求符合研究條件的實驗計畫,找出更多藥物治療的可能性。 所以,找到適合的醫師相當重要,這裡所謂的「適合」,並非一定是指「名醫」,而是能真正符合患者需求的醫師,所以若要進行重大手術或關鍵診斷時,可以多尋求第二意見、甚至第三意見,但還是要把握時間,盡快確定未來的治療方向。 第三,定期追蹤不逃避 許多癌症患者初確診時,會很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與追蹤,但是隨著治療療程結束,恐懼感就會逐漸淡化,一廂情願認為自己已經痊癒,而不再定期追蹤,甚至恢復過往不良的生活習慣。例如男性患者居多的口腔癌,許多患者都是反覆復發,很多剛確診的初期患者,治療後便又開始恢復吸菸、喝酒的習慣,而且也沒有定期回診,等到癌症再次反撲時,病況已經惡化至不可收拾的地步。另外,許多癌症與基因遺傳有關,如果有明顯家族史傾向,家人也要定期追蹤檢查,不要抱著鴕鳥心態逃避。 其實,癌症幾乎已經成為現代人一定會面臨的疾病,有些癌症更是無從預防起,例如最近發生率激增的肺腺癌,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吸菸習慣的患者,雖說可以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預防,但也不建議過於頻繁檢查,所以建議定期健檢預防癌症,若是真的罹癌,也要堅強面對、積極治療。(撰文:特約記者程文欣) http://www.nextmag.com.tw/realtimenews/news/394326
篩檢治療標準化 8癌症可預防
【本報台北訊】「防癌關鍵,禁菸絕對是重點。」一名美國醫師於一九七六年推動每周四停菸(Smoke Out)活動,幸運帶動全美禁菸風氣,二十年後的全美全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明顯下降。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表示,「美國做得到,台灣應該也要做到!」他將積極試推屬於台灣的停菸活動,呼籲吸菸民眾每周四停菸,甚至能夠戒菸。 黃達夫指出,抽菸只有百害而無一利,只要努力禁菸,有效預防肺癌及呼吸道癌,因體內器官互相影響,也有助預防其他癌症的發生。 黃達夫說,檢視美國近三十年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,在一九九○年代呈現明顯下降趨勢。特別是一九九一年到二○一五年之間,死亡率降低百分之二十六,約兩百多萬人免於因癌症死亡。反觀台灣,雖因治療技術進步,癌症死亡率慢慢持平或走下坡,但一九八○年到二○一五年的全癌症發生率依舊是逐年攀升,令人憂心。 此外,空氣汙染中的細懸浮微粒(PM2.5)和抽菸一樣危險。黃達夫解釋,PM2.5從呼吸道進入後,會經由血液輸送到全身組織器官造成發炎,是誘發癌症發生的危險因子,「所以汰換老舊汽機車等空汙防制策略,必須落實」。 黃達夫說,目前有八種癌症可預防,,包括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大腸癌、子宮頸癌、口腔癌、皮膚癌及泌尿系統相關癌症,只要將預防、篩檢及治療標準化,民眾不須要付出生病代價,受治療之苦。 防大腸癌 素食多運動 日前一名愛好運動的醫師,最近半年,他感到運動時的體力不如以往,平日也容易疲倦。就醫發現,原來是因為罹患大腸直腸癌。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志表示,大腸直腸發生惡性腫瘤時,可能致使排便習慣改變、糞便型態異常、腹痛、貧血等症狀。他建議,即使沒有任何危險因子,四十歲後都宜每兩年自費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;即使每次檢查皆無陽性反應,年屆五十歲,仍應作一次大腸鏡檢查。 陳建志說,研究證實,多吃纖維食物、減少紅肉及脂肪攝取、多運動,可有效防止大腸癌,呼籲民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。 http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512210
癌症接受化療時 自體免疫功能維持正常運作也很重要
【NOW健康 陳鴻謙/台北報導】 名主持人賀一航、資深演員馬如龍相繼罹癌病逝,令各界惋惜。傳聞賀一航8年前曾手術切除大腸癌,但為維持生活品質而拒絕後續化療,改尋求民俗療法,可能也沒有固定回醫院追蹤,後來癌症轉移肺部,治療無效而死亡。 中醫師陳瑞聲表示,癌症除了單純性惡性腫瘤,還有1種是擴散轉移型的惡性腫瘤。由於癌細胞在體內,如果生活習慣和飲食不正常,體內的熱毒容易使癌細胞發生轉移現象。現代西醫已發展出手術、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等技術,可有效殺死癌細胞,但嚴重轉移成多種癌症的病患還是無法治療。許多病患無法承受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,中斷治療,尤其是骨髓抑制所造成的免疫功能,引起白血球、血紅素、血小板不足,最後成為敗血症而亡,所以癌症死亡人數連續37年蟬聯冠軍。 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,也會傷害骨髓黏膜及骨髓造血細胞,免疫功能被傷害後,白血球、血紅素、血小板指數都會偏低不足,若低於標準值而引發骨髓抑制,西醫的因應方式為,白血球不足就打生長激素;血紅素、血小板不足就輸血,但對於骨髓黏膜受傷,造血細胞功能無法恢復卻束手無策。陳瑞聲認為,化療抗癌雖然重要,但保護骨髓使自體正常產生足夠的免疫力才能讓治療更順利。 透過中醫輔助,如服用護髓解毒湯能減輕骨髓遭受化療傷害,增強造血功能及骨髓黏膜,恢復自體免疫功能運作,這樣副作用的症狀才能減輕,中醫護髓解毒湯為中草藥,不會與化療藥產生衝突,在每1次化療的半衰期服用,可快速修復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功能,減輕8成副作用及骨髓抑制的發生,避免累積每1次化療藥物對免疫功能的傷害,減少敗血症的發生。 臨床經驗顯示,每次化療後半衰期有服用護髓解毒湯的患者,做化療後,身體不適感及疲勞感也減少。患者於化療前抽血檢查,可發現如白血球、血紅素、血小板3項指標同時上升,表示患者骨髓免疫功能除了少受化療傷害,也能快速修復自體造血功能,否則3項指標難以同時獲得提升。挺過抗癌化療艱難期,提升免疫是關鍵。陳瑞聲建議癌友,在開始接受化療時,就配合中醫調理,避免骨髓抑制的發生。副作用減輕了,更有體力與信心度過化療療程,提升治癒機會,也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。 新聞來源:https://healthmedia.com.tw/main_detail.php?id=43998
大腸直腸癌中醫藥治療案例
大腸直腸癌的中醫治療 大腸直腸癌,又稱為大腸癌、直腸癌、結腸直腸癌、結直腸癌、或腸癌,為源自結腸或直腸(為大腸的一部份)的癌症。風險因子包括抽菸、酒精、檳榔、飲食(紅肉、加工肉品)、運動量不足、肥胖。症狀可能有糞便中帶血、疲倦感、體重減輕。西醫治療方式包括手術、化療、放療和標把,三十年臨床治療權威中醫師莊振杉,建議採取中西醫合併治療的方式,讓中醫藥有效能直接到達病原點,迅速強化自體免疫、抗氧化能力,阻斷癌細胞的養分通路,使癌細胞得不到養分而迅速萎縮,這樣的治療方式才能防止復發、轉移,得到真正痊癒。 辨證放療 辨證 治法 1.氣痰互阻型 氣滯痰結,氣痰互阻 開鬱降氣,化痰散結 2.血淤痰滯型 血淤痰滞,淤毒內結 祛淤散結,化痰解毒 3.氣虛陽微型 氣虛陽微,氣血大虧 益氣養血,溫陽開結 中醫藥利用現代生物科技做精準醫療 目前中醫藥利用現代生物科技,藥物可做特定元素萃取,作精準醫療,並微分化、酵素化易於吸收,藥效可直接作用於病原點,確立用藥後,可以快速又明顯的改善以期達到痊癒的目的。 本院設有民眾就診的權益保障,可參閱網站內一般門診與特約門診的權益保障內容。了解更多 有任何疑問嗎?我們非常樂意提供協助! 全省免付費電話:0800012169,電話諮詢時間 09:00-21:00(全年無休) 非門診時間,歡迎透過諮詢表單留下您的聯繫資訊,門診時間將會有專人盡快與您聯繫,謝謝您。 相關資訊: 醫生簡介與看診須知:https://www.xingchang.com.tw/doctor-introduction 三大權益保障:https://www.xingchang.com.tw/guarantee 門診時間:https://www.xingchang.com.tw/outpatients-time-and-transport 全面採『預約掛號』制,請先電話預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