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疫力不足罹癌機率大增! 中醫抗癌殲滅癌細胞有一套
▲莊振杉中醫師表示,中醫治療癌症透過中藥結合現代生物科技,將藥材微分化、酵素化,讓藥方更能快速被患者吸收,安全且無副作用。(攝影/林志遠) 【NOW健康 林郁敏/台北報導】1名年約9旬的葉姓老翁於2020年7月發現左舌下及牙齦產生疼痛感,就醫檢查後確診為舌癌。但葉姓老翁年邁,且患有心臟病、肺部疾病及尿毒症故長期服用藥物,腎功能極差;當時患者生活已無法自理,經評估無法實行手術、放療或化療,轉而尋求中醫,診療1個月後,葉姓老翁已不再感到疼痛,恢復正常飲食和行動,生活也能自理。 這類患者選擇中醫治療癌症 看重中醫抗癌優勢 收治該名患者的杏菖中醫莊振杉醫師指出,多數癌症患者在得知罹癌後,會選擇以現代醫學方式如手術、放化療等治療途徑。 但也有患者會選擇中醫治療,如年老體衰的患者,不適合做侵入性及副作用較大的現代醫學治療、發現病症時已是末期的癌友、治療後再度復發或轉移之間循環的癌友,以及部分選擇中西醫合併治療的患者。 其實中醫治療癌症,無論發現癌症時是初期或晚期,採取中醫藥治療,或中西醫合併搭配治療已成為抗癌新趨勢。 罹癌機率與免疫力有關 中醫有效提升免疫對抗癌症 據醫學研究顯示,先天免疫不足者致癌率較正常人多200倍以上,意即自體細胞免疫力是決定癌變的重要指標。要治癒癌症,首先需有足夠的自體免疫力,若自體免疫力不足,則必須仰賴抗癌藥物避免癌細胞繼續增生,才能進一步消滅癌細胞。 然而,莊振杉中醫師提到,以現代醫學治療癌症雖能快速縮小腫瘤,但通常不會再搭配其他藥物治療,故病因並未完全消除;經後續追蹤觀察,大部分癌友會因為復發或轉移而進入病程的中期、晚期,加上手術或放化療後,患者的體力及免疫力低下,必須做病因回溯,此時若同時搭配中醫藥治療,提升免疫力,更能有效對抗癌症。 舉例來說,嚼檳榔易引發口腔內癌症;酗酒、暴飲暴食、熬夜易引發肝癌;吸菸、空氣汙染易產生肺癌或鼻咽癌;常吃辛辣、油炸、醃漬物有較高機率罹患食道癌、腸癌及胃癌,因此在治療時,需先去除相關致癌因子,再依據患者的症狀與體質做養分補充並且提高抗氧化能力。 中藥複方成分能消除自由基 有助殲滅癌細胞 莊振杉中醫師表示,中醫藥有許多清熱養陰的複方、有機元素、疏經活血、新陳代謝及抗癌藥物,都能有效清除自由基,使血氧量增加,一方面中斷癌細胞養分通路並消滅癌細胞,另一方面則進行細胞修復,抑制癌細胞增生,以減少復發機率。透過正確的中醫藥並利用現代生物科技,將藥材微分化、酵素化,讓藥方更能快速被患者吸收,安全且無副作用。 許多患者平時沒有健康檢查的習慣,等到發現癌症時,都已經來到中、晚期,對此,莊振杉中醫師建議,民眾應每年定期健康檢查,一旦發現癌症,除了尋求現代醫學的幫助,仍應諮詢有治療癌症經驗的專業中醫師,以中醫藥作為營養療法、症狀療法,來提升自體免疫力。同時,保持正常的生活、飲食及樂觀的態度,切勿聽信偏方,並持續進行追蹤,才能避免復發或轉移。 https://youtu.be/BEILcB84ki0 資料來源:Now健康
罹癌不是生命終點 中醫對抗癌症掌握5原則助癌友康復
▲杏菖中醫診所院長莊振杉醫師說明,中醫主要以營養療法及症狀性治療對症下藥,可減輕癌症患者的病痛,降低西醫治療中的免疫抑制與毒性反應。(攝影/李家宇) 【NOW健康 林郁敏/台北報導】癌症多年來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冠,人人聞之色變,即使是症狀較輕的初期癌症,癌友仍得耗費心力對抗疾病。但就像需要長期預防及治療的心臟病和糖尿病一樣,其實癌症也可視為「慢性病」,只要配合醫囑控制疾病、改善生活型態,癌友也能邁向健康人生。 杏菖中醫診所院長莊振杉醫師指出,現代醫學治療癌症,通常會是手術、化學治療、放射性治療等,接受上述治療的病患最常出現的副作用包括:噁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等腸胃道症狀,胸悶、心悸、呼吸不暢等心臟半衰竭症狀,也會出現倦怠乏力、貧血、脫髮、口腔黏膜破損等骨髓功能抑制的症狀,這些多不勝數的症狀容易使癌友心生放棄治療的念頭。 莊振杉醫師進一步說明,中醫主要以營養療法及症狀性治療對症下藥,可減輕患者的病痛,降低西醫治療中的免疫抑制與毒性反應。依據中醫的5大治療原理改善癌症:(1)透過扶正祛邪法,可增強抵抗力,消除致病因素;(2)清熱解毒法,可增加抗氧化、抗發炎能力,減少有害的代謝物質;(3)活血化瘀法,可提升血液含氧量,能幫助抗凝血、抑制腫瘤細胞異常增生;(4)軟堅散結法,以現代生物科技結合中醫藥,藥物可迅速到達病原點,軟化、分解並加速代謝癌細胞內硬質物質;(5)養心安神法,可減輕癌友的壓力,使其心靈平靜、減輕焦慮感,有助於病症的控制。 曾有1名66歲的病患在發現舌癌時,已經是末期,舌尖約有3公分的腫瘤,除了服用止痛藥之外,並無做其他治療,莊振杉醫師提到,該病患前來就診時,聲音沙啞、舌頭腫痛、吞嚥困難,經診斷後以中醫藥治療,予以處方紫根牡蠣湯、⼗六味流氣飲、陽和湯、浙⾙、夏枯草、蒲公英等,治療1個月後,腫瘤明顯變⼩,不服用止痛藥也不再疼痛,持續治療2個月後肉眼已觀察不到腫瘤,僅餘舌尖被癌細胞破壞深達1公分的凹痕,再經過2個月的治療,舌尖已逐漸修復,後續8年持續追蹤,都沒有發現復發或轉移。 另有1位鼻咽癌患者,其癌細胞已擴散至其頸部淋巴系統,曾在大醫院接受化療、電療, 但⼀再復發,後經手術切除,再做化療,輾轉2、3年未⾒改善,去(2022)年2月開始透過中醫藥治療,主訴頭痛、項強、無唾液、口乾、焦慮、失眠等症狀,尤其頭部因使用口服化療藥物而劇烈疼痛,頸部項強異常,停止服用化療藥物後,經診斷後給予處⽅紫根牡蠣湯、⼗六味流氣飲、辛夷散、麻黃、白芥子、夏枯草、蒼耳子、皂刺、靈芝、赤靈芝飲等,再次回診時,症狀已大為改善,經半年追蹤,狀況穩定, 並持續觀察治療中。 臨床上,有很多病⼈確認罹癌後,會出現許多消極的念頭,莊振杉醫師則認為,事實上,許多癌症早期發現是較好治療的,若因為這種消極惰性的想法而拖到出現明顯症狀時,大多已是中或晚期,因此與其持續負面看待,不如以正面的態度應對,馬上接受治療,罹癌並不是死亡,而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。 莊振杉醫師提醒,民眾應每年定期健康檢查,⼀旦發現癌症,除了尋求現代醫學的幫助,仍應諮詢有治療癌症經驗的專業中醫師,以中醫藥作為營養療法、症狀療法來提升自體免疫力,並維持規律且正常的生活、飲食及樂觀的態度,切勿聽信偏方,持續進行追蹤,才能避免癌細胞復發或轉移。 https://youtu.be/Qu0tzitkzEI 資料來源:Line新聞
當癌來敲門別急著害怕! 中醫結合現代生物科技有對策
▲中醫師莊振杉表示,中醫治療癌症,會根據患者的病程和情況做不同的治療,進而達到治療、改善症狀及防止復發的目的。(圖/NOW健康製作;圖片來源/ingimage) 【NOW健康 曾可梵/台北報導】國人10大死因之中,癌症已蟬聯39年位居首位,為了預防癌症發生,我們必須先了解癌症發生的原因。中醫師莊振杉解釋,癌症是由人體的內在基因和外在因素造成正常細胞產生不規則分裂、增生,這些增生的細胞會與正常細胞爭奪養分,且極具侵略性,會持續分裂複製並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。 造成癌症發生的原因 主要有3方面 莊振杉進一步分析,造成癌症發生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:(1)外在因素:病毒感染、傷口感染、菸、酒、檳榔、醃漬食品、藥物、黃麴毒素、環境污染。(2)內在因素:遺傳基因、先天性免疫力低下。(3)老化:罹患癌症的患者年齡多落在50歲過後。 傳統中醫結合現代生物科技 中醫有效對抗癌細胞 由於中醫治療癌症已有千年歷史,除傳統理論外,目前更結合了現代生物科技,萃取出中草藥的有效成分,予以濃縮、微分化,透過腸道直接吸收,直達病源點,阻斷癌細胞的養分通道,進而讓癌細胞逐漸萎縮、消滅,不僅沒有副作用,更能在短期內看到成效。 若是惡性腫瘤過大,則可先透過西醫手術切除。不過在手術、化療、放療期間,患者容易噁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胸悶、心悸、心臟部分細胞呈半衰竭狀態、骨髓抑制、貧血、掉髮等症狀,此時應同時接受中醫的治療,提升自身免疫力並改善症狀,防止癌細胞的復發及轉移。 預防勝於治療遠離致癌因子 若罹癌也不應放棄正規治療機會 莊振杉提到,曾有1名66歲的病患在發現舌癌時已經是末期,舌尖約有3公分的腫瘤,除了服用止痛藥之外,並無做其他治療,前來就診時,聲音沙啞、舌頭腫痛、吞嚥困難。 經診斷後給予中醫藥治療,予以處方紫根牡蠣湯、十六味流氣飲、陽和湯、浙貝、夏枯草、蒲公英等加減;經治療1個月後,腫瘤明顯變小,不服用止痛藥也不再疼痛;持續治療2個月後肉眼已觀察不到腫瘤,僅餘舌尖被癌細胞破壞深達1公分的凹痕;再經過2個月的治療,舌尖已逐漸修復。之後8年持續追蹤,沒有發現復發或轉移。 莊振杉提醒民眾,任何疾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,平時應避免抽菸、嚼檳榔等不良習慣,避免辛辣或太滾燙等會刺激口腔黏膜的食物,可適時補充維他命C,注意營養均衡。當被宣判罹癌時,就是生命與時間在賽跑,因此只要有救命的正規治療辦法,都應第一時間採取治療,勿留下遺憾。 https://youtu.be/XXOORviq1MY 資料出處:Now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