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癌與過量油脂肉類攝取有關,中醫治療乳癌由加強氣血循環著手
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罹患數第一名,20年標準化罹患率增加2.5倍,每年都新增一萬名以上的婦女乳癌患者,更嚴重的是年輕患者日益增加,乳癌的發生被認為與過量的油脂肉類攝取有關。 台灣是全球乳癌患者最年輕的國家,雖然如此,早期乳癌的治癒率高達九成,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乳癌可先透過現代醫學利用手術切除腫瘤部位,再進行中醫藥後續治療,主要以加强氣血循環為主,再強化自體免疫,阻斷腫瘤生長養份,使腫瘤細胞迅速萎縮,並預防復發,診所過去的乳癌患者,皆有不錯的治療預後。
適度曝曬陽光可預防乳癌,維持體內正常濃度的維生素D
夏天毒辣的陽光,讓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,過度的曝曬固然會造成曬傷與皮膚癌的風險,但是陽光也並非全然沒有好處,關鍵就在於維生素D,人體每天只要曝曬在陽光下UVB 10分鐘就可以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。 但許多婦女不喜歡日曬,或居住的區域全年雲量偏多如台灣北部及東北部,就會造成體內的維他命D不足。維生素D可以用照射陽光讓身體自行合成,除了跟鈣質的吸收有關外,另外也有負責調節細胞生長,減少DNA受損、活化免疫系胞、降低發炎反應的功能。維生素D的濃度較高,根據研究指出,可以降低乳癌發生的風險,因此每天適當的陽光曝曬,有益於健康。杏菖中醫診所專精乳癌中醫治療,配合現代醫學,恢復乳癌病人的健康。
乳癌威脅婦女生命肥胖增加風險,中西醫合併可治療乳癌
乳癌是台灣婦女罹患率最高的一種癌症,也是婦女癌症死亡的第四名,每天有35個婦女罹患乳癌,有6人因乳癌而去世,實在是威脅婦女生命的一大殺手。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、菸酒、晚婚、缺乏運動及家族史,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標準30%,則罹患乳癌風險增加60%,不抽煙、不喝酒、均勻飲食、維持規律運動、 維持理想體重可以大幅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。 乳癌可以中西合併治療,現代醫學手術切除及化放療後,可用中醫藥提升自體免疫系統,迅速強化自體免疫、抗氧化能力,阻斷癌細胞的養分通路,使癌細胞得不到養分而迅速萎縮,以防止癌細胞轉移或復發。
癌症時鐘再快轉! 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
國內罹癌人數再攀新高!衛福部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,2015年有10萬5156人新發罹癌,繼2014首度突破10萬人後再創新高,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,較2014年減少6秒,也刷新「癌症時鐘」最快紀錄。新發罹癌人數仍以大腸癌最多,已連續10年蟬聯冠軍,男女十大癌症排名略有變化,男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超越膀胱癌,女性皮膚癌超越子宮頸癌。衛福部指出,人口老化及飲食西化、肥胖等問題,將使每年新發癌症人數還會持續上升。 衛福部國健署今年5月才公布2014年癌症登記報告,今公布2015年報告,原預定明年4月中旬才公布,這次提早近5個月,主因以往癌症登記報告公布時,已是3年前數字,恐已與現況有落差,因此國健署今年加快腳步。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說,2015年新增癌症人數10萬5156人,較前一年增加2009人,為史上新高。十大癌症新增人數排名,與前一年相同,依序為大腸癌、肺癌、乳癌、肝癌、口腔癌(含口咽與下咽)、攝護腺癌、胃癌、皮膚癌、甲狀腺癌、食道癌。 吳建遠分析,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,2015年每10萬人中有302人罹癌,較2014年每10萬人減少1.8人,其中大腸癌新發人數雖已連10年蟬聯首位,但新發人數首度下降,較前一年15764人減少185人,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,也已較前一年每10萬人減少1.7人,為新發人數及發生率下降最多的癌症,顯示大腸癌篩檢效果已逐漸產生。 另外,男女癌症排名略有不同。吳建遠說,男性十大癌症以大腸癌居首,但2014年排名第九的膀胱癌,被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擠下,位居第10;女性仍以乳癌為首位,但排名第9的皮膚癌超越第8的子宮頸癌,名次互換。 吳建遠指出,整體來看,國內男人比女人容易罹癌,癌症發生率是女人的1.2倍,這與吸菸、飲酒、嚼檳榔人口較多有關,尤其口腔癌與食道癌各為女性的11.6倍、15.8倍。 吳建遠說,分析10大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,肝癌、胃癌及皮膚癌已連續6年呈現下降趨勢,大腸癌、口腔癌、攝護腺癌及食道癌近年來則呈現上下波動,乳癌、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仍有增加情形。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說,分析國人50到74歲經大腸癌篩檢揪出病變,高達9成3屬早期癌症,5年存活率超過7成,但如非透過篩檢發現病變,病情早期者只有2成4左右,經本土最新資料分析,大腸癌篩檢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4成4,提醒民眾應定期做糞便篩檢。(沈能元/台北報導) https://tw.news.appledaily.com/life/realtime/20171228/1267674/
十大死因之首「癌症」 台北市以「乳癌」最高
(健康醫療網/記者劉瓊雯報導) 有位陳女士是位新住民,自95年起,每兩年一次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,透過自我觸診檢查及社區乳房巡迴車攝影檢查下,意外篩檢出了早期乳癌;她因為定期參加篩檢,才能及早發現,幸運地尚未轉移至淋巴結,目前已接受手術進行治療中。 定期乳房攝影檢查 可降低死亡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,癌症已連續35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,台北市癌症發生類別以「乳癌」為最高。根據統計,乳癌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,5年存活率將近9成;經由篩檢資料顯示,有85.3%屬早期乳癌,相較於臨床乳癌的54.2%多出31.1%,且定期乳房攝影檢查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達41%,並可有效達到早期發現、降低死亡率目的。 你報稅送健康 定點式癌症篩檢 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表示,為了讓民眾能更有彈性時間安排檢查,本中心於5月報稅月時,於信義區行政大樓辦理「你報稅、送健康」活動,提供整個月上班日至少半天的定點式癌症篩檢服務,讓民眾除了到行政大樓報稅外,更可以享受到繳稅送健康篩檢。 新三點不漏運動 防治新興致癌因子 另外,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更設計「月月有健康、午茶好篩檢」服務升級版本,結合飲食、運動加健檢,辦理「信義健康好齡、新三點不漏運動」!以更貼近民眾生活型態及時令飲食習慣課程,帶入活動中,期望民眾在參與過程中防治新興致癌因子—肥胖、飲食與運動不足,完成「健康新三點不漏運動」,以飲食、運動加健檢,三點環環緊扣,遠離各種疾病侵入的風險,達到「健康好齡、活躍100」的目標,讓健康更全面。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十大死因之首-癌症-台北市以-乳癌-最高-011200219.html
癌症找名醫? 這3點要記住【聰明看病】
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,2015年新增的癌症病患高達10萬5156人,人數再創新高,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,也刷新「癌症時鐘」最快紀錄,比起2014年,國人罹患癌症的速度更快上6秒。依據新增人數排名,十大癌症分別為大腸癌、肺癌、乳癌、肝癌、口腔癌、攝護腺癌、胃癌、皮膚癌、甲狀腺癌、食道癌。 想要遠離癌症的死亡風險,其實牽涉的層面、關鍵相當多,只要掌握以下3原則,就能聰明抗癌。 第一,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對於確診癌症的患者來說,一開始心情大多相當震驚,甚至無法接受而選擇逃避,以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的乳癌為例,許多患者甚至會拒絕治療,直到患部潰爛才願意就醫,其實治療癌症最關鍵的就是與時間賽跑,例如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的大腸癌,若能及早治療,存活率還是相當高。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林英欽醫師表示,若已確診罹患癌症,最重要的是把握治療黃金時間,趕緊先接受治療,就算想要尋求更好的治療,也建議同時一併進行,不要耽誤治療時間,也不要孤注一擲,確定轉診或轉院時,再把相關病例、治療紀錄一併轉過去,才不會延誤治療時機。 第二,尋求第二意見 十大癌症中最具致命性的莫過於肺癌,已經連續10年蟬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首,但在確診之前如何診斷,就相當重要。舉例來說,有吸菸習慣者若要進行胸部X光檢查,大多會發現肺部充滿許多陰影,但只要出現陰影就要進行切片檢查嗎?倒也未必。 就曾有一位肺癌權威醫師私下透露,有經驗的醫師可以分辨肺部陰影的差異,明顯像似腫瘤的陰影才需要進一步切片檢查,患者不必冤枉挨刀。另外,癌症治療已經逐漸趨向個人化治療,乳癌、肺癌藥物都多達數十多種,可以先基因檢測區分癌症類型,甚至進行免疫藥物治療,尋求長期、有效的治癒機會。如果以上治療方式都不可行,也可以尋求符合研究條件的實驗計畫,找出更多藥物治療的可能性。 所以,找到適合的醫師相當重要,這裡所謂的「適合」,並非一定是指「名醫」,而是能真正符合患者需求的醫師,所以若要進行重大手術或關鍵診斷時,可以多尋求第二意見、甚至第三意見,但還是要把握時間,盡快確定未來的治療方向。 第三,定期追蹤不逃避 許多癌症患者初確診時,會很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與追蹤,但是隨著治療療程結束,恐懼感就會逐漸淡化,一廂情願認為自己已經痊癒,而不再定期追蹤,甚至恢復過往不良的生活習慣。例如男性患者居多的口腔癌,許多患者都是反覆復發,很多剛確診的初期患者,治療後便又開始恢復吸菸、喝酒的習慣,而且也沒有定期回診,等到癌症再次反撲時,病況已經惡化至不可收拾的地步。另外,許多癌症與基因遺傳有關,如果有明顯家族史傾向,家人也要定期追蹤檢查,不要抱著鴕鳥心態逃避。 其實,癌症幾乎已經成為現代人一定會面臨的疾病,有些癌症更是無從預防起,例如最近發生率激增的肺腺癌,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吸菸習慣的患者,雖說可以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預防,但也不建議過於頻繁檢查,所以建議定期健檢預防癌症,若是真的罹癌,也要堅強面對、積極治療。(撰文:特約記者程文欣) http://www.nextmag.com.tw/realtimenews/news/394326
化療產生副作用可依賴中藥緩解不適
(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/綜合報導)一位56歲罹患乳癌的李媽媽,在第一次化療後即產生手足症候群症狀,經歷三次化療後,手足紅腫水泡的情況讓她更加痛苦,中醫師以內服外用雙管齊下的方式治療,兩週後手腳紅腫疼痛的程度減輕、脫皮癒合速度加快,手足症候群的狀況明顯降低。爾後,化療療程也配合中醫治療,患者雖手腳仍有部分脫皮、粗糙,但是疼痛的狀況減輕許多,生活品質得到改善。 化療或標靶藥 易導致身體發炎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後常見的副作用,除噁心嘔吐、四肢麻木外,部分患者手及腳趾皮膚可能出現:紅腫脹痛、皮膚脫皮裂開、刺痛或發燙、手腳趾出現小水泡、或者皮膚出現硬皮、劇烈疼痛感的現象,這被稱為手足症候群(hand-foot syndrome)。這是因化療藥或標靶藥如:服樂癌(Fluorouracil)、截瘤達(Capecitabine)、小紅莓(Doxorubicin)、賽德薩(Cytarabine)、紓癌特(Sunitinib)、蕾莎瓦(Sorafenib)等產生的毒性反應,導致身體產生發炎現象,通常在化療後2~3週出現。不論是否經過藥物治療,多數會在停止化療1~2週後消失,但如再次化療,症狀仍會出現,患者常感到十分疼痛不適,甚至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 中藥以清熱解毒之藥 緩解化療後不適 手足症候群被中醫歸類為「藥毒」,是因為化療或標靶藥的藥毒侵犯人體,火熱上行,外傷於皮膚,內傷及臟腑,再加上化療藥物損傷脾胃,血熱也導致四肢皮膚紅疹水泡、糜爛腫脹。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、益氣養陰為主,可使用金銀花、連翹、龍膽草、沙參、石斛、玄參,要依症狀不同用藥,還可以針對四肢僵硬疼痛加入路路通、雞血藤等通經活絡的中藥。 有手足症候群的患者 可多食用黑木耳、蓮藕、蘆筍、水梨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祐睿醫師指出,若患者化療期間,使用藥物過多或擔心中西藥物交互作用,也可取上述中藥各15g,煮沸後放冷外用,注意水溫需低於25度以下,每次浸洗20分鐘,早晚一次,浸洗完再塗上護膚藥膏。此外,手足症候群的患者平常可食用有養血潤燥功能的食物,例如:黑木耳、蓮藕、蘆筍、水梨等,避免食用燒烤辛辣刺激性食物。 中醫緩解化療副作用 降低不適 中醫對癌症治療,主要有增加化療藥的敏感度、提高免疫力及生活品質、調整體質、減少放化療副作用、增加存活率等幾個面向,因此,近年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的患者越來越多,以乳癌、大腸癌、肝癌、肺癌的患者居多,根據郭醫師臨床觀察,患者副作用改善比例超過7成,但一定要越早就診,療效會越好,癌症不是絕症,配合中醫診治,可提高免疫力、降低不適。 新聞來源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化療產生副作用-可依賴中藥緩解不適-100000815.html
乳腺癌中醫藥治療案例
乳腺癌的中醫治療 乳癌是由乳房組織發展成的癌症,乳癌最常發生於供應母乳的乳腺或乳葉內側。如果發生在乳腺,則稱做乳癌,發生在乳葉的則稱為乳葉癌。症狀包括乳房硬塊、乳房形狀改變、乳頭滲出不明體液、皮膚紅腫等。形成原因包含肥胖症、缺乏運動、飲酒、更年期時的激素替代療法、游離輻射、初經提早開始與晚生或不生育等。西醫治療方式包括手術、化學、放療以及標靶,建議採取中西醫合併療法,一定要以中醫藥提升自體免疫系統,才可能防止癌細胞轉移或復發。 乳腺癌中醫治療藉由現代生物科技純度化、酵素化處理,讓中醫藥有效能直接到達病原點,迅速強化自體免疫、抗氧化能力,阻斷癌細胞的養分通路,使癌細胞得不到養分而迅速萎縮,這樣的治療方式才能防止復發、轉移,得到真正痊癒。 類型 辨證 治法 1.肝鬱氣滯型 肝鬱不舒,氣滯痰凝 舒肝理氣,化痰散結 2.衝任失調型 衝任失調,肝腎陰虛 調理衡任,滋補肝腎 3.淤毒內阻型 淤毒內結,正虛邪實 解毒化淤,扶正祛邪 乳癌中醫藥治療醫案 https://youtu.be/q-sQoH6DIAs 右乳腺癌 實際案例 姓名 林小姐 編碼 402042 初診 求診時50歲 檢查 右乳腺癌 主訴 右乳腺約2公分,於去年10月已手術並化療多次。口乾舌燥、頭暈、肩頸酸強、倦怠乏力、眼睛乾澀、胸悶、心悸、氣喘、腹脹時嘔 脈象 沉濡緊濇 處方 食前與越鞠丸、牛黃解毒散、養心湯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元參、遠志、蒲公英、升麻、半枝蓮。食後與赤靈芝飲 療程 服藥三個月後,症狀已完全改善,但因右乳腺再手術後,淋巴水液無法回流,導致右手稍腫脹、痠麻、上舉困難。與紫根牡蠣湯、烏藥順氣散、養心湯、赤芍、艾葉加減經八個月治療調養,症狀已完全痊癒。經多年追蹤,未曾復發或轉移。身體健康。 中醫藥利用現代生物科技做精準醫療 目前中醫藥利用現代生物科技,藥物可做特定元素萃取,作精準醫療,並微分化、酵素化易於吸收,藥效可直接作用於病原點,確立用藥後,可以快速又明顯的改善以期達到痊癒的目的。 本院設有民眾就診的權益保障,可參閱網站內一般門診與特約門診的權益保障內容。了解更多 有任何疑問嗎?我們非常樂意提供協助! 全省免付費電話:0800012169,電話諮詢時間 09:00-21:00(全年無休) 非門診時間,歡迎透過諮詢表單留下您的聯繫資訊,門診時間將會有專人盡快與您聯繫,謝謝您。 相關資訊: 醫生簡介與看診須知:https://www.xingchang.com.tw/doctor-introduction 三大權益保障:https://www.xingchang.com.tw/guarantee 門診時間:https://www.xingchang.com.tw/outpatients-time-and-transport 全面採『預約掛號』制,請先電話預約。
癌症高危險群
癌症的高危險群 科別 原因 子宮頸癌 1.性經驗較早 2.多重性伴侶 3.吸菸 4.子宮頸長期發炎 鼻咽癌 1.有罹患鼻咽癌家族史 口腔癌 1.抽菸 2.喝酒 3.吃檳榔 攝護腺癌 1.攝護腺長期發炎 2.有攝護腺癌病史遺傳基因者 膀胱癌 1.抽菸 2.容易暴露於致癌物質下的職業,如橡膠;化學藥劑、皮質製造業、美髮飾以及印刷工人等 3.長期及經常染髮者 肝癌 1.肝長期發炎者 2.肝硬化 3.慢性B型或C型肝炎患者 4.遺傳基因 肺癌 1.常抽菸或長期處於二手菸的環境中 2.常暴露於致癌環境中,如石綿 大腸直腸癌 1.結腸、直腸瘜肉 2.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 3.喜歡攝取高脂肪或刺激性食物者 乳癌 1.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者 2.有罹患卵巢癌、子宮內膜癌或單邊乳房曾罹患家族史 3.喜歡攝取高脂肪食物 4.過度肥胖及缺乏運動 中醫藥利用現代生物科技做精準醫療 目前中醫藥利用現代生物科技,藥物可做特定元素萃取,作精準醫療,並微分化、酵素化易於吸收,藥效可直接作用於病原點,確立用藥後,可以快速又明顯的改善以期達到痊癒的目的。 本院設有民眾就診的權益保障,可參閱網站內一般門診與特約門診的權益保障內容。了解更多 有任何疑問嗎?我們非常樂意提供協助! 全省免付費電話:0800012169,電話諮詢時間 09:00-21:00(全年無休) 非門診時間,歡迎透過諮詢表單留下您的聯繫資訊,門診時間將會有專人盡快與您聯繫,謝謝您。 相關資訊: 醫生簡介與看診須知:https://www.xingchang.com.tw/doctor-introduction 三大權益保障:https://www.xingchang.com.tw/guarantee 門診時間:https://www.xingchang.com.tw/outpatients-time-and-transport 全面採『預約掛號』制,請先電話預約。